比亚迪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宁可枝头抱香死菊月将至,聊聊古诗词里傲雪 [复制链接]

1#
王家怀怎么挂号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list/2017/

农历九月是菊花盛放的时节,古人称之为“菊月”。

秋气肃杀,寒意四起,百花纷谢,菊正当时。

菊花,是中国四大名花之一,别名寿客、金英、女华、延年、隐逸花。

“菊”之名,最早见于《周官》。宋代陆佃训诂书《埤雅》云/p>

菊本做鞠,从鞠穷也,花事至此而穷尽也。

鞠,本作“掬”,双手捧着的意思。菊花姿态如抱拢,开在百花之末,

正合那句诗: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自古文人大多爱菊。

爱它的迎霜怒放,不畏严寒;

爱它的隽美多姿,素雅坚贞;

更爱它的孤高绝尘,遗世独立。

屈原的《离骚》中写道:

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兰菊并列,歌颂了菊花的高洁,自此定下了菊花品格的基调。

陶渊明更是爱菊成痴,

他不仅咏菊、采菊,还饮菊、食菊:

秋菊有佳色,褰露掇其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后世诗人直接把菊花称之为“陶菊”,

更将文人的高洁情怀和傲骨精神投映在了菊花之上。

杜甫: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陆游: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

韦应物: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

高启: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陆游:正似篱边数枝菊,岁残犹复耐冰霜。

林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陶渊明还有一句写菊的诗: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酒能忘忧解愁,这很容易理解。菊怎么能制止年龄的衰老呢?

古人认为,“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

晋傅玄《菊赋》中说道:

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

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

(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故而,菊花被誉为“长寿花”、“延龄客”,也被称为“寿客”。

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

仙书,菊花为延龄客。

宋代史浩《花舞》写道:

东篱况是见南山,寿客之名从此有。

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

持此一卮同劝後。愿花长在人长寿。

楼钥有诗曰:

要令寿客来骈肩,何用潭水求延年。

有时採之东篱边,不觉南山在眼前。

正因菊花由此功效,古人将菊花加入饮食中,茶、酒、糕点不一而足。

以菊花代茶,可以追溯到唐朝。

林正大:胡桃添味永,甘菊助香浓。

陆游: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

苏辙:客心不耐听松雨,归信犹堪饮菊花。

方回:山中之乐兮乐可忘饥,饮有菊水兮茹有芝。

从汉唐时,菊花酒便盛行起来,尤其是重阳日必饮。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记录了汉高祖时重阳节佩戴茱萸、喝菊花酒以求长寿的风俗,还写下了菊花酒的做法:

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谓之菊花酒。

杜甫: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郭元振: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陶渊明: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庾信:残秋欲屏扇,余菊尚浮杯。

杨万里:气盎春午花,味凛秋旭霜。

张元干:菊花轻泛玉杯空。醉後不知星斗、乱西东。

卢照邻: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阳节吃重阳糕、簪菊花、佩戴茱萸登高,从南朝时便已在民间风行,

菊花糕就是重阳糕中最常见的一种。

王迈:美人痛饮读离骚。因感秋英、饷我菊花糕。

曾丰:饮君以蜀州竹叶之酒,食君以郦县菊花之英。

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仇远:满头插菊把茱萸,强歌强舞醉相扶。

宋代王禹偁还吃过《甘菊冷淘》:

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长芽触土膏,小叶弄晴暾。

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细,搜摄如玉墩。

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

冷淘,即为凉面。

甘菊冷淘与槐叶冷淘做法一致,只是用甘菊嫩叶代替了槐叶。

面如碧丝,鲜嫩爽口,清新下火。

《礼记》月令篇有言/p>

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

可见最早的菊花是野生的黄色花朵,

因为它又好看又有药用价值,所以广受喜爱。

唐朝时,使用嫁接法繁育除了紫色和白色的菊花品种。

刘禹锡: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

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赵嘏: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到了宋代,赏菊更是盛事。

店家会用菊花扎成“花门”,顾客由此进出,香染衣袖。

当时的菊花品种也非常多,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记载: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客菊”,无处无之。

南宋范成大在苏州石湖撰写的《范村菊谱》,序言中说江浙一带菊花已有70多个品种,水平高超的花农,已经可以培养出一株开千百朵的立菊:

伺春苗尺许时,掇去其颠,数日则歧出两枝。又掇之,每掇益歧。至秋则一干所出数百千朵,婆娑团栾如车蓋笼矣。

到了清代,达官显贵们还喜欢扎“菊山”,既是赏花,也是斗富。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菊花山》记载:

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习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

醒中轩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