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间有粽情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黄萍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端”,乃“初”之意,五月与“午月”通,因此乃称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是叫法最多的,多达二十多种,除上面的端午、端阳,还有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地腊节、天中节、午日节、龙日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其中孩子们可能最喜欢粽子节的叫法,端午节必吃粽子,叫粽子节没毛病呀,好记还有“味”。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也曾写道“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亲切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深入人心的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都因有独属于这个节日的美食,一是粽子,二是月饼,三是汤圆(元宵),可谓民以食为天。果然那口中美食的独特滋味,才是节日最具象的寄托,留存在乡愁的记忆里,绽放在舌尖的味蕾间。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虽然都是粽子,其实东西南北中也略有不同。就说包粽子的粽叶,就有箬竹叶(箸叶)、麻竹叶、桂竹叶等面积较大的竹叶,也有柊叶、簕古子叶等,北方等没有竹子的地方有就地取材用芦苇叶的,广东地区也有用芭蕉叶包巨大兜棕的。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材料,但各地根据习俗,会添加不同的馅料。北方习惯添加红枣,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屠再华在《端午粽》中就写道:“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粽子的形状也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长条状等等。

广东的粽子尤以肇庆的出名,但它已经不再是端午节独有的美食,而是一种四季皆宜的传统小吃,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每只重约0.5公斤,算是粽子中的一种特例。裹蒸粽主要原料是糯米、五花肉、绿豆,有的还会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栗子、花生等调配,因此口味丰富,咸香软糯。我刚来广东的时候,也迷惑于这个“裹蒸粽”怎么能天天都有,且与我小时候一年只能吃一次的“端午粽”大相径庭。不过后来习惯了它的口味,觉得实在是人间美食,是我这样喜欢糯米的食者福音。

广东平时吃的粽子以及“裹蒸粽”是不放碱水的,只有端午节这一天才会有碱水粽吃,扎成细长条,里面也不放馅料,原汁原味。碱水粽最大的特点是肉色金黄透明,脆口不腻,尤以刚出锅时热气腾腾的为佳。剥开后蘸了细幼的白糖或蜜糖,口感清爽弹牙,还有一股淡淡的碱水味唇齿留香。据说,加入碱水的粽子,存放时间相对长久。而且食用少量碱,可平衡人体酸碱度,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但不宜多吃。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一据说起源于百越地区古越族举行龙图腾祭。自秦汉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百越人与汉族大融合,因此,端午节传播开去并成为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在民俗文化领域,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古楚地区,这些传说更为盛行。宋苏轼的《屈原塔》就纪录了这个习俗,“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诗中字字血泪,句句哀鸣,表达出了对爱国诗人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的赞颂及深切的怀念之情。

我的家乡在湘南,端午节,人们会围在江边,听锣鼓震天,看龙舟竞发,吃清香粽子。在沈从文的《边城》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湘西人过端午节的风土人情,如“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其中关于端午龙舟竞赛的描述,最是详尽和热闹的。但龙舟竞赛后捉鸭子的比赛,生动有趣,却是当地独有的风俗人情。

记忆中包粽子是我儿时最喜欢的活计之一。端午节的前两天,母亲就已经忙活儿开了,选粽叶开粽绳、清洗、准备馅料,根据馅料的不同还要用不同的泡发时间,然后当天将糯米洗净涨发好,兑上碱水混匀。母亲包的粽子以糖粽子为多,到了包粽子那一刻,桌上绿的、红的、黄的、紫的,摆得琳琅满目。我一边偷几粒花生、红枣吃,一边学着母亲的样子包。结果不是将粽叶弄破了,就是包得太丑不见了棱角,再就是料放得太满,母亲唯有边斥责边接过我的粽子返工。母亲包的粽子一端呈锥形,一端呈山峰状隆起,棱角尖锐,格外好看。等包好了,将同样馅料的粽子扎成三五七个一串,便于区分,嘴里还念叨着这串要送给楼下的胡阿姨,那串给同事小张。粽子是要煮上一晚的,于是,那一夜我就枕着甜甜的粽香进入梦乡了,至于梦中有没流口水就不得而知了。离开家乡日久,妈妈那独特的乡味粽子,就成了童年最垂涎欲滴的味道之一。

广东人过端午节历史悠久,除了吃粽了、赛龙舟,还有很多别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地处亚热带的广东农历五月天气已十分炎热,且雨水丰富,热邪湿气易侵入身体而生疫症。因此先祖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采取各种措施消暑及借助重午阳盛之气驱邪禳灾,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驱邪及祛病防疫风俗:如插艾草、挂黄葛藤、龙点睛、拜神祈福、打午时水、吃艾糍、洗苦草药水澡等。

今年的端午节,广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绝大多数人选择宅在家里,原地过节。粽叶的清香依然熏染出节日的气息,靠着众志成城的全民防疫,定能早日祛除疫情,迎来安康!

本文来源:云浮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