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五月天不晴,细细梅子雨不走
翠翠竹叶旧不曾,冷冷青衫水不逃
------《梅雨迎》耗耗(现代)
最近被一部电视剧《清平乐》刷屏了
各种剧透、分析铺天盖地而来,一张北宋的历史画卷徐徐呈现出来
今天,就先带大家略略梳理一下
说起中国古代辉煌,不得不说唐盛宋昌,唐宋八大家、清明上河图······
辽、宋、西夏三国互为犄角之势,任何两方拿命互斗,一定是第三方得利,所以大家互有征战,但都适可而止
杨家将的故事后来被小说化了,与历史实际出入很大,杨业子嗣也算繁盛,后人中亦陆续出了几个戍边守将
所以即便辽国最强,经过综合考虑,每年舒服纳贡,也无意动劳南侵,特设南院处理汉人与对宋事务,双方和平百年
繁荣昌盛之下,文人墨客辈出,唐诗宋词,至今流传
古代很多诗词,在乐坊歌姬间传唱,出现了很多词牌,如忆江南、采桑子、清平乐、虞美人······
《唐书》记载,南诏国(今云南大理)设有“清平官”一职,专管朝廷礼乐之事,相当于唐朝的宰相一职。诗词家杨宪益著《零墨新笺》中称《清平乐》是南诏音乐,因南诏国有清平官一职而得名。别名有《清平乐令》(据花庵词选)、《忆梦月》(据张辑词)、《醉东风》(据张翥词)。清平乐之“乐”必读(月)无疑,词性为名词,不可错读为(勒)。清平乐《宋史乐志》:“属大石调”,最早见于周朝,是楚地音乐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宋)
对照词牌,可以看到,电视剧《清平乐》取名寓意“清平官”,寄予官廉民幸,才可得盛世太平之祝福
不得不说宋仁宗是千古称赞的仁慈好皇帝,一个标准的守成之帝。然而面对已经出现苗头的种种问题,优柔寡断、畏手畏脚,盛世之下,也开启了大宋堕落灭亡之端
范仲淹看出了盛世危机,然而几番努力,皆因宋仁宗之故,最终都付之东流
所以,等到王安石想再变法的时候,已经是朽木深腐,积重难返了。下面官吏本来就是阳奉阴违,宋神宗一死,变法就彻底熄火了
纵观整个北宋南宋历史,盛世之下、难掩盛危
今天联辽抗西夏,明天联金揍大辽,后天联蒙打大金,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外敌如狼似虎,没有一个真盟友;内部危机重重,百姓个个要造反
清平乐·大宋
庙堂太深,不闻糙糙音。忠臣奸吏相斗欢,官家书画棋琴
三亢亏空国库,二虎窥视边关,草民一田有没,饿死街头无棺
------《清平乐·大宋》耗耗(现代)
北宋灭亡后,辗转迂回,最终定都杭州,为雪耻,立大志,改名临安
可惜后面真的临安了,不但没打回北面去,还被赶下了大海,空留下一个“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感慨
在本文的结束,给大家留一个讨论
齐鲁京津,孔孟之地,自古皆知
三秦之地,尧舜炎黄,力却蚩尤
江浙一片,文人骚客,琴棋书画
两广闽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中华正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