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起和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穿越到古画 [复制链接]

1#
虽说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不必非得等到过年才能买点好的,但是采办“年货”作为春节前的必备过程,仍然影响着现在的我们,它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浓浓期待。古人办起年货就更是认真,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古人们过年都囤了哪些年货吧!古人置办年货一定不会少了屠苏酒,大多数人第一次听说“屠苏”,几乎都源于王安石《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而“屠苏”第一次被记载却是在唐朝,韩鄂写的《岁华纪丽》: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显然,屠苏酒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药酒,置办年货时买来,除夕当天与家人共饮,所以屠苏酒又被称之为“岁酒”。宋朝人办年货,同样少不了肉类、年画、鞭炮、糖果,但是如果追根溯源仔细瞧瞧他们的年货清单,会发现一些久已失传的小东西。如果再亲自跟随他们去菜市场转一转,更能发现一些颇有后现代风格的采购方式。在唐宋以后,赶集与赶会成了民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清代有的地方志解释说:“集也者,聚也,聚东西南北人于一方,以所有易所无,犹市也,故曰市集。”也就是选定一个日子,到一个地点买卖东西。赶集有一定的日期,也就是集期,有一月一集、半月一集、十二日一集、十日一集、三、五日一集和“间日而集”的定期集市等等,而到了春节前,那就是一年一度的“赶年集”。这一天比以往任何的集都要热闹,一般在旧历新年前腊月二十五前后,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这一个集就会赶上三四天都还有人。人们一般会把春节的筹备阶段称作“忙年”,打扫完卫生后,还要准备各种吃食。习俗从除夕到正月里,一般是不大动烟火的,基本上是吃年前准备好的食物,表示生活富足,连年有余。宋代《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中就记载了汴京人民办年货的场景:“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卖干茄瓠、马牙菜、胶牙饧之类,以备除夜之用。”《武林旧事》第三卷也有一节《岁晚节物》,罗列了一大堆年货清单,姑且抄录如下:“腊药、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春帖、天行贴儿、金彩、缕花、幡胜、馈岁盘盒、酒檐、羊腔、果子、糁盆、百事吉、胶牙饧。”“缕花”是将绸布和彩纸剪成花朵形状,过年时插在头上。“幡胜”是一种用金银箔纸绢剪裁制作的装饰品,形似幡旗,有一词“旗开得胜”,所以又名幡胜。“新历”即新历书,宋代历书由朝廷颁行,详载一年节气与吉凶宜忌,每到年尾,须扔掉旧历,换上新历。“糁盆”也就是炭火盆,在除夕之夜点燃后,要一直燃烧到天亮,方才吉利。宋·佚名《卖货图》收录于: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记载到每年一入腊月,街头巷尾年货堆积如山。同时,卖年画、剪纸的小贩也在大街小巷出现。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购买香烛、点心、糖果、皇历、玩具等,还要给小孩儿买新衣、买鞭炮。在古人们的心中,一年到头就盼着这个春节,忙了一整年,也就这几天可以停下来歇歇,享受家庭的温暖,所以这几天的东西就一定要备齐了。清朝时期,出现了专门办年货的集市,叫“年集”。《清嘉录》专门记载了苏州腊月的街市:年夜以来,市肆置南北杂货,备居民岁晚人事之需,俗称“六十日头店”。熟食铺、豚蹄鸡鸭,纸马香烛铺预印路头财马、纸糊元宝缎匹、多浇巨蜡、束名香。街坊吟卖篝镫镫草、挂锭灶牌灶帘,及箪瓢箕帚竹筐、磁器缶器、鲜鱼果蔬诸品不绝。锻磨磨刀杀鸡诸色之人,亦应时而出,喧于城市。酒肆药铺,各以酒糟、苍术、辟瘟丹之属,馈于主顾家,总谓之“年市”。像这样热热闹闹的办年货场景,在文献中的记载还有很多。例如清朝《京都风俗志》里记载:“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如桌几笔墨。人丛作书,则卖春联者。五色新鲜,千张炫目,则卖画幅者。以及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则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积满道,各处皆然……买麻秸、栢枝、米面、菜蔬、果品、酒肉、鸡鱼,凡食用之物,置办一新,以预过年……”《竹叶亭杂记》细述了当时店铺情况:有古玩店、估衣铺、茶坊、饭馆等,一切宫外日常生活应用之物,应有尽有。还有沈太俟在《春明采风志》中对老北京年货市场、备年景象也有记载:“琉璃、铁丝、油彩、转沙、碰丝、走马,风筝、鞬毛、口琴、纸牌、拈圆棋、升官图、江米人、太平鼓、响葫芦、琉璃喇叭,率皆童玩之物也,买办一切,谓之忙年。”乾隆,史上最喜欢置办年货的皇帝。长年深居九重的皇帝,为了体验宫禁之外的民间风俗人情,于是下谕在圆明园里开设一个清宫年货大街,号称“同乐园买卖街”。清代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有记载:“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诸臣观剧于此。高庙时,每新岁园中设有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春节开园,皇帝下谕,准满汉各大臣进园游戏。园中设有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依上述内容看来,有些可能根本没有铺面,只是沿街设摊或在街上流动叫卖,甚至提篮卖瓜子的小贩都有,可谓五花八门,热闹喧腾,估计跟今天的商业中心也是不相上下。在这里,太监充任店员,各种货物由崇文门监督在外城各店肆中采办进来,造册记价,卖出去的货物,照值还价给原店主;未卖掉的存货,则物归原主。这集市虽说设在宫内给皇帝玩玩,但是也基本照搬民间大街上的场景,因此也可从其中窥见当时办年货有多热闹。购物者多为皇亲国戚,买卖街中人来人往,生意热闹,有时甚至竞相抢购。古代对于豪门大户或者说皇宫来说,年货除了买,基本上都是进贡。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写道:临年已近,黑山村乌庄头来了,他送上来的禀贴和帐目中,就有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三十只,野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特别鲟鳇鱼二百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孝敬哥儿玩意儿:活鹿两对,白兔四对,黑兔四对。这么多山珍野味,平常人家恐怕是买不起。腊月二十六买猪肉,腊月二十七买烧鸡,腊月二十八买只鸭,说的都是买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九,年货已经办齐。办年货,忙的是人,买的是货,但收获的,却是一颗满足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愿大家都有一个丰足的除夕佳节!(本文图片素材源于齐白石传人书画网)(图文/少白公子)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中国画事》主讲人:汤发周庚子年发布于华东上海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上海浦东分会)齐白石传人书画社社长-汤发周分享:在中国过小年南北风俗各不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