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一则5分钟视频,被播放了多万次。
那是日本TBS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专门对深圳做了考察和介绍:惊叹于应接不暇各种高科技产品,更对深圳的发展速度表示不可思议。
图片来源:人人视频
点赞极高的一条评论这样写道:
在中国,或许再难有这样一座城市,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沧桑巨变。
70年代的罗湖VS今天的罗湖
80年代的深南大道vs今天的深南大道
80年代的深圳大学vs今天的深圳大学
90年代的世界之窗VS今天的世界之窗
90年代的福田中心区VS今天的福田中心区
“深圳发展的太快了,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而这令国际社会都惊叹的“深圳奇迹”和“深圳速度”,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来深的建设者。
年,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邹洪涛,从鞍山出发,坐了4天4夜的闷罐车,来到了深圳。
他是第一代来深建设者。
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两万和邹洪涛一样的基建工程兵,为了建设深圳,从全国四面八方来到了这里。
满目荒凉,人烟稀少,杂草丛生,蚊虫飞舞,热到怀疑人生.....
这是当时绝大多数来深建设者对深圳的第一印象,因为没有正规楼房,他们只能住在竹竿和油毛毡做成的竹叶棚里,冬天四面透风,夏天蚊虫不断,遇到台风,屋顶都会被吹走。
图片来源:《图鉴中国:经典对比照两个瞬间激荡大时代》
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
这群来深建设者,靠着双手,开创了深圳的新局面。
当时建设条件差,倒石子、运石子、倒沙子、倒水泥,全依仗人力,有家属去深圳探亲,见到人时,对方黑的瘦的几乎认不出来。
图片来源:《图鉴中国:经典对比照两个瞬间激荡大时代》
年,23岁的结构工程师常雷从河北来到深圳,参与了罗湖区雨水泵站的设计。
为了解决当年罗湖内涝的问题,他整天整夜的呆在办公室,没有空调,经常热的满身大汗,加班饿了就吃点方便面、面包,累了便直接睡在地板上,醒来继续研究图纸。
但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当年他参与的工程建成后一直使用至今,彻底解决了内涝问题。
如今的深圳,不仅是一座国际化都市,更是一座移民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人心怀梦想奔赴深圳,在深圳留下了自己的青春,也为深圳的发展添砖加瓦。
年,深圳春晚现场,特意向以邹洪涛为代表的来深建设者致敬。
深圳今天的繁华背后,凝聚着无数来深建设者的梦想、努力与荣光。
而深圳,也以最包容的态度,最开放的胸襟迎接着每一个寻梦人的到来。
不论你从哪里来
这座城敞开门
来了就是深圳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它还有另一层更温暖的含义——只要你是来深建设者,在深圳遇到苦难,陷入困境,我们都会向你伸出援手,而这也正是深圳市慈善会发起来深建设者项目的一个宗旨。
为了给来深建设者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深圳市慈善会成立了国内首个专门救助来深建设者的专项基金:“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旨在缓解来深建设者及其子女因病致贫的困难。
照片中的男人,大家叫他罗叔。
年,22岁的罗叔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深圳,从零开始打拼,终于在30岁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家餐厅,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命运的玩笑却猝不及防地降临到自己头上。
年,罗叔被确诊为尿毒症。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像晴天霹雳般把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彻底打破。
因为身体渐渐丧失劳动能力,罗叔不得不放弃原本的餐馆生意,拿着卖掉餐馆的钱四处就医。但高昂的治疗费和无底洞的肾透析,不仅耗尽了全部积蓄,也让他备感疲惫无助,甚至不敢去想明天,去想未来。
“做厨师的时候就尝尽了人间百味,但这一味却是我尝过最深刻的。”
在最绝望的时候,罗叔也曾经想过要放弃,但家人始终不离不弃的陪伴着他,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而他的情况也被深圳慈善会来深建设者项目知晓,为他提供了关键的一笔资金援助。
那一笔钱对于罗叔来说,不仅是一根救命稻草,更是一份温暖一份希望,让他开始对生活的磨难渐渐释怀,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在透析之余,他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做起了义工。
“我现在的梦想是未来可以开一家爱心餐厅,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能让更多的病患人士有工作。”
和罗叔一样,被深圳温暖着的来深建设者还有很多。
原标题:《来了就是深圳人,今天才明白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