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庐山太乙村别墅依旧在,将军何处寻 [复制链接]

1#

今年几上太乙村,或九奇峰赏云,或天和谷观景,或含鄱口看日出,凡此五次。而驻足于此,在别墅间徘徊则有两次。

骆驼运动鞋男鞋官方正品男士休闲跑步鞋夏季轻便网面透气旅游鞋子淘宝¥¥购买

正月假期,一家子登九奇峰,云海荡漾于山腰,将庐山市、鄱阳湖悄悄吞没。于山脊,坐看风起云涌,淡看云卷云舒,山川之静好恰是生活之美好。本欲穿越九奇峰转上太乙峰,然妻脚力不支,仅上行1.5公里便打道回府。时间尚早,便与妻辗转同松、桂庄别墅,孤寂、破败是当下别墅的共同属性,这一点严重将军或许可以理解,但应是蒋委员长和宋美龄女士始料未及的,至少不至于颓废得如此快速!倒是路边爱民别墅墙外的水池,搭在其上的拖把渗出的水滴宣示该别墅仍有人气,由是,陈诚是否颇感欣慰?!

严重的同松别墅始建于年,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年修复。北伐战争后,严重辞职隐居太乙村,倾其所有,在友人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座相对简陋的石头房。因房前两棵松树而得名“同松别墅”,借此表明心志如松般高洁。他在此开荒种地,箪食瓢饮,颇富性情,便为房子取“劬园”别号,表勤勉、劳苦之意。期间,他拒绝同僚或下属的一切馈赠,生活完全自给自足。传年8月,严重穿农民装束挑担将自己种的蔬菜卖给海会军官训练团时,偶遇陈诚正对受训军官训话。陈立即中断讲话,整肃队伍,令受训军官转向严重挑担方向,行礼致敬,足见其威望。他多次拒蒋(介石)复出,反对内战,直到年在陈诚的请求下抱定“赴国难,求死所”决心才重新出山抗日,于年病逝于湖北恩施,是位值得敬重的军政要员。别墅旁有“风到园”,内有“藏金洞”。时下春风吹拂,修竹婆娑,片片竹叶落于“藏金洞”大石盖上,少不得飞入洞中,令人遐想藏的是什么金?

同松别墅西行约30米即到石砌的游泳池,一旁的泉水叮咚,似乎在细说泳池曾经的热闹、叹息今日的荒凉。未敢绕行泳池,恐滑入池内,不是呛水,而是摔伤。

贴着同松别墅东侧曲径向上,便到桂庄,是蒋介石、宋美龄别墅,又名月泉别墅。该别墅在抗日战争期间同样被毁,亦于年修复,当下门窗完整。门前两棵桂花树一大一小。桂庄之名正缘于门前宋美龄亲手种植的两棵桂花树,年蒋介石病故,年底其中一棵枯死,似是冥冥中的安排。眼前那棵小的应是事后补种,长势良好,应该不会引起特别的联想。

7月4日,周末阵雨来袭之即,恰于此地,欲冒雨绕行于每一幢别墅之间。通过咨询景区看守人员刘师傅,欲自吴氏大院寻找“隐庐”石刻开启当日“曲径通幽”之旅。

鹅卵石铺就的林荫小道,由于人迹罕至,加之雨水丰沛,苔藓横生,雨中行走尤其湿滑。于是手中的拐杖作用极大,不仅用于支撑防滑,更主要是以此拭去石径中密布的蛛网,免于缠绕。尽管小心翼翼,仍不免趔趄多次,算是惊扰大人物的小小惩罚。

“隐庐”石刻,由阅读中得知为冯玉祥将军于年所书,安放于太乙村进口处,怎么移到了吴奇伟别墅前不得而知。因书本给予的信息为“隐庐”二字刻于巨石之上,进得吴氏大院之后,四下寻找大石头,终在一棵松树底下发现竖立的长方形石块,高度不过50公分,雄浑厚重的“隐庐”二字豁然在列,是不是在巨石上丝毫不失其价值,更觉吴氏大院因之增辉不少。

走进别墅内,空空如也。好在不会因此影响寓主吴奇伟功绩。或许“奇伟”这名字注定会在年7-10月德安万家岭得以印证“奇功伟绩”之意。期间,第九战区司令薛岳率十多万国军与三万多侵华日军在万家岭一带展开激战,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为前敌总指挥,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以近两万日军被歼,国军大胜而结束,在抗日史上留下赫赫英名。年5月,吴奇伟迈出了人生更为关键的一步,再次“奇伟”,与李洁之、曾天节等人策划了粤东起义,通电与蒋决裂,宣布投奔中共。年7月11日于北京病逝,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得以善终,瞥见取名的重要。

吴氏大院之北为练武场,西侧巨石上,由当时太乙村董事局局长叶慕旭将军所题“练武场”三个大字隐约可见。这一方场地的存在,且不论大小,便是精神之所在;当下或许不为人知,或许并不在意,但个人觉之举足轻重。据传冯玉祥在太乙村小住期间依然坚持多年的锻炼习惯,于清晨起床,便在练武场跑步,并大嗓门喊着号子。本想东施效颦吼上两声,唯恐惊了鸟雀、骇了看守、伤了肺腑。

沿着湿滑的石径北进,便是同乡会馆,其别名“犇舍”有些怪异,寓意为何?难道取“犇”意为“牛人惊走至太乙村”,或形象地解释为“比牛人还牛的一帮人聚集太乙村”,似两可之间。此舍为太乙村民方便联谊、招待宾朋之别墅,传康有为、李四光、冯玉祥、阎锡山、何应钦、胡宗南、陈布雷、蒋经国都曾入住过。

通往“犇舍”的台阶,破损的窗户框架跌落其上,一旁的铁栅栏锈迹斑斑。担心木窗可能随时掉落,不敢冒进,止步回撤,绕舍转悠,一个不慎,脚底一滑,一个大趔趄由右掌撑地而结束,似是“犇舍”不待见的警示,使得我这牛属相之人拔腿惊走。由此对“犇舍”印象深刻,而其寓意究竟为何?请看客猜测。

大趔趄没有阻止北进,继续前行,去会一会晚庵别墅。这里位置最高,房屋隐身茂林修竹间。绕道潺潺流泉,过得小桥流水,得见太乙村第一号别墅“晚庵”,其主人曾晚归是隐居太乙村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将军村的“首创”者,并非“晚归”人。他左右离开军界,官至粤军第八师师长,正值年富力强之即毅然前往庐山归隐,其因不得而知,是否“犇”走,“犇舍”取名与之是否相关,或可猜想。而“晚庵”之名实如其主人一样富有诗意,且看他在太乙村所作行、住、坐、卧辞四章:

“山中行,足下白云生。采药每随流瀑间,种茶时上碧螺层。莽千山,杜鹃开遍也,携斗酒,听流莺。

山中住,寂寞无行路。涧底流泉杂野花,砌下青苔与红树。近黄昏,孤寺下疏钟,翠峰头,山月吐。

山中坐,香鸭温馀火。微吟秋水意恬愉,闲写云峰气婀娜。喜鄱湖,新绿到山窗。认片片,归帆过。

山中卧,冷被和云裹。孤峰寂寂月窥床,凉露娟娟梅共我。问征鸿,何事向潇湘。唳寒空,残梦破。”

将军村就这样赋予了诗情画意,山水之音,兼有练武场的吼声和朗朗诗词,由山水胜景加持人文胜地。

自晚庵出西行再南走,过桂庄,经同松别墅出,入公路;西行再右下坡,前往蔡廷锴将军别墅“三柳巢”,见年刘明廉先生所作《庐山赋》,行楷刻于一块大青石板上,布局略显拥挤,加上前面的泉声悠悠,柳杉高耸,牵引了目光,失去了阅读《庐山赋》的兴趣,转向“琼池”与泉流为伍,陶醉于飞珠溅玉,掬泉于手,凉爽一夏。

年个人曾入住过“三柳巢”,其墙壁上仍挂着早已淘汰的IC卡公用电话,基于职业习惯,更觉其亲切有加,却一点也不记起其内布置,绕舍小走半圈,找不回当年青春,始觉步履有些沉重。

古直则是隐居太乙村的一位文人,“将军”身份存疑,其敬慕陶渊明,隐居期间对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写就《陶靖节述酒诗笺》《陶靖节年谱》《陶集校勘记》等专著,为庐山作出莫大贡献。晚年他回忆太乙村的隐居生活,感而赋诗:“浪迹天涯若干年,隐身太乙伴花眠。赤冬煮酒茗仙客,青夏携娇采碧莲。确也为之卓奋斗,无非与世小盘桓。此生苦乐皆经过,旧日辉煌不再谈”。

眼下的太乙村正是“旧日辉煌不再谈”,山水清音如旧,茂林修竹更盛,人气衰微不振。如何挖掘其山水人文价值?“确也为之卓奋斗”是值得期待的话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