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3993.html年10月21日,西安市正式印发《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
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
聚焦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创新性引领,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支撑“6+5+6+1”西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一、发展目标
到年,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布局,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全市规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撑力量;全市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亿元以上,人工智能等5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重要动能;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现代金融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强市的重要保障;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合发展,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初步建成。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到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形成6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产值超百亿企业达到20户,基本建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创新协同化,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目标。
二、空间布局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属性相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大做强”的原则,加大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使开发区从产业聚集向能级提升转变,形成“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态势,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产业空间布局。
西安市现代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一核”:指位于城市空间中心的文旅商贸核心。主要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形成以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为主的城市文旅商贸核心区,优化中心城区现代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三带”:指高新技术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带。
高新技术产业带以高新区为引领,主要包含航天基地、长安大学城、高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发展5大新兴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产业带以经开区为引领,主要包含秦汉新城、泾河新城、经开区、高陵区、渭北临潼工业新城、航空基地、阎良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航空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发展5大新兴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文化旅游产业带以曲江新区为引领,主要包含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曲江新区、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临潼区、蓝田县等区域。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会议会展、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等产业。
“一通道”:指从空港新城连接高铁新城到国际港务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主要发展现代物流、临港经济、临空经济。
“多板块”:指各区县、开发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现实需求,明晰发展的重点方向(对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健康服务及房地产业等全域性产业不做限制),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板块。
三、重点产业与布局
围绕构建“6+5+6+1”产业体系目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按照有优势、有基础、有规模、有条件原则,明晰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条,优化支撑平台,力争构建定位明确、链条完整、集群发展、协同高效的产业支撑体系。
西安市重点产业布局示意图
增强核心竞争力,做强支柱产业
1、电子信息制造①发展重点集成电路。以三星项目为引领,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芯片产业基地,在下一代新型存储器产业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围绕三星电子存储芯片和封装测试项目抓好配套跟进,扩大美光、华天、力成等存储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规模。依托西安克瑞斯、紫光国芯、西岳电子等企业,加快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存储器、传感器、物联网、*工等专用芯片的设计与产业化,持续提升西安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和水平。智能终端。积极推进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中兴智能终端生产二期项目和配套企业落地项目,同时发挥华为西安研发中心产品研发优势,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车载智能设备、家用智能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和设备。电子元器件。依托西京公司、西安炬光、西安派瑞、中航富士达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满足高端装备、应用电子、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的核心基础元器件。突破微机电系统(MEMS)微结构加工、高密度封装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下一代电力电子器件,支持典型领域推广应用。加快针对移动终端的新型电连接器、毫米波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研发,尽快实现产业化。新型显示。以下游智能终端应用为切入点,培育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触摸屏、激光显示等产业链,完善新型显示产品类型,形成集聚效应。在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加快推进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PM-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力争在TFT-LCD或AMOLED等显示面板制造、触控面板及显示模组制造、平板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玻璃基板制造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光电芯片。重点支持DFB/EML激光器、高折射率硅光集成芯片等光通信芯片发展,提升光通信芯片产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推进产业优化和升级。提前布局光子芯片,大力发展智能光子芯片领域的VCSEL芯片、激光雷达、3D识别技术等,带动生物医疗、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安防检测、无人驾驶相关领域发展,布局下一个产业的风口。电子新材料。依托西安瑞联、陕西电子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电子级硅材料、平板显示材料、电子浆料、OLED高纯有机材料和其他电子专用材料,形成液晶单体、液晶中间体等系列高端产品。重点突破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用新型电子材料关键技术。加强纳米材料技术研发,加快石墨烯低成本批量制备及纯化技术和透明电极手机触摸屏研发产业化。推进液晶材料、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封装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等电子化学品的产业化。②发展布局高新区依托三星、美光、中兴等龙头企业,加快三星二期、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芯片、智能手机、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加快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经开区围绕*工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电力电子等领域,重点发展大功率LED照明芯片、卫星通讯设备、工业软件等。西咸新区以信息产业园及临空智慧云港为承载,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做大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工与行业电子设备等电子信息硬件产业。航空基地依托西飞航电等航空电子类企业,重点发展航空机载设备,地面监测设备、导航飞控等产业。长安区深化与高新区、航天基地合作共建,承接三星、中兴等龙头企业产业溢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构建全市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撑。以西安综合保税区和西安临港产业园为承载,做强临港信息制造业。2、汽车①发展重点商用汽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释放产品产能,打造全球领先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完善海外营销和服务网络。抓住全球商用汽车发展变革新机遇,发挥现有技术优势,开展中距离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工作,进一步降低商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依托商用汽车技术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环卫车、危化品运输车、冷藏车等高附加值汽车产品。乘用车。以高端化、轻量化、绿色化为方向,重点发展中高档轿车、城市SUV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轿车产业集聚区。集中力量引进2—3家国际、国内主流品牌轿车企业,提升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层次。以公交、旅游观光车、通勤车、校车市场为重点,研发生产适应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耐用、经济的城镇客车系列产品,激活西沃客车发展潜力,大力培育特色客车自主品牌,做大客车制造产业规模。专用汽车。瞄准细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形成完整的产品结构开发体系和多元化的产品格局。依托现有专用车企业,培育知名品牌,进一步扩大整车产业规模。加快专用车生产技术改造,加快新品开发,重点发展房车、消防车、城市环卫车、医疗救护车、矿山特种钻机车、石油钻井探伤车等产品。鼓励开发各种新能源专用汽车,研制开发具备新能源特征的市*和环卫汽车,形成品种多样、系列完善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关键零部件。着力推进轿车产业链建设,以西安吉利项目建设为契机,吸引一批物流半径超过公里的配套企业落户西安,实现轿车关键核心部件全部省内生产。发挥陕西省汽车配套产业联盟的支撑作用,依托陕汽集团、法士特等龙头企业,推动本地企业配套比例提升。大力支持推进三星、国能、德飞等动力电池项目,加强与省内新能源整车配套协作,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比亚迪、西安金龙等客车项目投产配套需求,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客车配套企业。汽车后市场。紧抓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机遇,发展“汽车+”跨界融合的汽车后市场产业生态体系。推动陕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汽车基于车联网、移动互联、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智能配送服务、动态汽车管理、智能行车服务等后市场服务。推动汽车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发展、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发展汽车金融、二手车、维修保养、汽车租赁等后市场服务。发挥国际港务区口岸功能,发展汽车物流和贸易,促进物流配送、国际分拨、电子商务等其他相关服务业同步发展,形成新型智慧的后市场生态体系。②发展布局经开区重点围绕卡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打造以陕汽、吉利等企业为龙头的渭北汽车产业集群。高新区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打造以比亚迪、西沃客车、法士特、三星环新等企业为龙头的高新汽车产业集群。西咸新区依托秦汉新城,打造以宝能、恒大为龙头的西咸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依托沣东新城,打造以同力重工为龙头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依托泾河新城新恒业新能源产业基地,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集群。富阎产业合作园区以三秦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为引领,加速企业集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建设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聚集区。鄠邑区突出汽配产业园高端化发展,主动承接高新区汽车产业配套。阎良区、高陵区围绕服务陕重汽、吉利汽车,重点发展传动与电子等关键零部件产业,进一步延伸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3、航空航天
①发展重点航空制造业。发挥本土航空产业优势,以重大专项实施和重点型号研制为牵引,重点发展*用飞机、民用客机与通用航空飞机整机制造产业。构建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保障体系,提升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大力发展传感器、机载设备、飞行数据采集记录系统、锻件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加工、飞机起落架、仪器仪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构建强大的本地化航空产品供应链。重点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合金材料、含氟功能材料、航空用发泡材料,构建航空新材料产业链。航空服务业。加快发展飞机重要部件维修、拆解改装产业,将西安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航空维修基地。发展通用航空培训,积极引入国际高端培训资源,建设航空用工培训基地。实施空地资源跨业态联合,促进航空物流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培育低空旅游新业态,打造航空精品旅游线路,发展航空博览旅游。围绕航空产业链关键点、*民融合重点环节,发展航空关键技术服务、信息沟通服务、航空保险租赁等中介服务。航天产品制造。支持卫星平台、星上载荷相关企业发展,打造低成本微小卫星制造生态链,积极培育卫星制造独角兽企业。充分发挥西安在发动机、商业运载火箭方面的优势,将西安火箭制造及空间运输从分系统级和系统配套级向系统级发展。以电子20所、39所为基础,支持恒达微波、天翌天线等卫星地面数据接收、测控站、通信站相关企业发展,建设*民航天地面系统装备市场。航天器运行管理。在西安组建商业卫星任务测控中心、全球测控及数据接收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系统、预处理系统、卫星地面定标场,以及大数据应用系统等基础设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支持航天器商业测运控企业发展,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民融合商业测控体系。围绕智能操控、在轨加注、在轨维修重构、可重复使用等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关键技术,布局轨道机器人等重大前沿项目。航天资源应用服务。充分利用陕西民用高分数据中心,争取国家*用高分数据中心落地,形成*民两个高分数据中心的基础优势。搭建*民两用遥感数据公共共享平台,聚集遥感数据应用企业、团队、个人。打通遥感数据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整合卫星数据、平流层飞艇数据、无人机数据与国外数据,共享共用,开发卫星数据行业应用货架式产品。②发展布局依托航空基地,以西飞、西航、所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机载计算机等航空产业,推进临潼航空扩展区、蓝田通用机场和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打造航空产业集群。航天基地以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企业院所为龙头,重点发展航天运载动力、北斗行业应用集成系统,打造航天高科技产业聚集区。富阎产业合作园区以西飞民机新舟整机制造项目为龙头,推动航空上下游产业聚集,构建现代化民用航空产业链,打造全国知名的国产民用支线飞机产业基地。阎良区围绕服务保障驻区*工航空单位研制生产,聚焦航空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大力发展以飞豹、嘉业、驰达为代表的航空配套产业,加快聚集大飞机关联产业和航空配套企业。西咸新区依托空港新城,以东航赛峰、东航技术等企业为引领,建设西部飞机维修全产业链基地,发展飞机拆解改装、航空培训等服务业务。高新区以西安飞行自控所、航空计算机所、千山电子、中航电测等企业为依托,发展航空电子、机载设备及零部件生产。
4.高端装备制造
①发展重点电力装备。以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莲湖区为依托,支持电力装备企业从产品制造商转变为制造服务商,成为具备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世界级电力装备提供商,重点发展超(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中低压输配电装备、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核电装备等领域,将我市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电力装备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专用通用装备。依托中煤科工西安院、西安光机所、中交筑路、中交天和西安装备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盾构机、大型铺路装备、矿山装备、燃气轮机、冶炼、连铸、轧制、重型锻/挤压、油气输送等成套专用装备。依托陕鼓、大金庆安、理工机电等企业,重点发展能量转换设备(透平压缩机、鼓风机、通风机、工业能量回收透平、汽轮机、工业锅炉)、压缩机及气流造纸等通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依托西安中车长客、西安车辆厂、中车永电等龙头企业,着力推进城轨、城际车辆整车新造、检修、运维及出口和动车组检修、运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铁路货车,铁路、汽车、航天特种等罐车及罐式集装箱制造。突破车体轻量化技术、储能与节能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机车整车制造,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产业聚集发展态势,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中西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②发展布局经开区以博世、西门子、中车永电、ABB、日立、三菱、中钢西重、中交西筑、陕煤重工、长庆机械总厂、鑫隆石油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专用通用装备等。高新区以西电、特变电工、陕鼓、法士特为依托,打造以电力、热工、传动等为重点的动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西咸新区依托中车西安车辆厂,重点发展地铁轻轨、特种轨道车辆整车制造以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快工程及养护机械、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等产业化;依托泾河新城西北安全应急产业园,打造安全应急、民用核、*民融合等制造业产业集群。航天基地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重点,发挥通号(西安)轨道交通工业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打造西安市轨道交通信号装备制造产业高地。航空基地以航空锻造旋压装备、环保装备、能源装备为主要发展方向,依托三角防务等骨干企业,打造具有航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富阎产业合作园区以莱德物联网智能燃气设备生产基地、光德高中压智能阀门制造基地、银石高端制造产业园等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应急设备、智能仪器设备类高端装备制造。莲湖区依托西电集团、法士特、庆安公司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国家级电力电子孵化器和产学研示范基地优势,重点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和通用装备制造业。阎良区发挥航空高端制造等优势,依托中铁长安重工、嘉业航空等企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临潼区依托陕鼓、标缝等行业大型企业“退城入园”,重点建设渭北临潼工业新城,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动力设备系统、特种机电设备、输电线路钢管结构件、冶金重型装备、包装容器、数控机床、精密合金等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5、新材料新能源
①发展重点
有色金属材料。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引领,在我市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优势地位的基础上,打造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联动西部金属材料产业示范园、特种功能材料产业示范园、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发展钛合金、锆合金、镁合金、高性能金属多孔材料、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特种精密铸造金属材料、高/低温超导材料,形成全国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材料产业优势平台。
复合材料。以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为主,以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中心、航天四院高性能碳纤维制造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牵引,通过招商引资和产学研联合攻关方式,打造空天复合新材料产业集群。联动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镁基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陶瓷基、金属基、树脂基和碳碳复合材料,形成全国空天复合材料产业特色平台。
太阳能光伏。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落实国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鼓励企业实施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标准,加快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隆基绿能、乐叶光伏提升高效单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生产工艺及技术水平,巩固全球单晶硅龙头企业地位。依托有色光电、*河光伏、国电投西安公司等企业,提高多晶硅电池及组件生产工艺及技术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高地。
风电产业。经开区依托风电设备产业园,以永济电机、金风科技、广东明阳、中钢西重、盾安电气、永电电气等企业,以兆瓦级以上风电整机及风力发电机批量生产为牵引,以发电机、电控系统、齿轮箱为核心,以叶片、塔筒、轮毂、风电结构件以及整机控制装置为延伸,积极制定行业标准,以专业化协作促进本地配套企业聚集,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研发平台。把握风电产业发展新趋势,鼓励风电企业实施转型发展,提早布局分布式风电、海上风电、风电机组翻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风电运维等产业新领域。
材料装备制造。以经开区为主,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等为牵引,重点发展单晶硅、多晶硅拉制生长炉,发展稀有金属熔炼用大吨位真空自耗电弧炉、大功率电子束炉,培育和引进一批行业基础强大的整机设计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材料装备制造平台。
②发展布局
新材料。以经开区为核心,打造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及材料行业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钛锆镁合金、高性能金属多孔材料、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特种精密铸造金属材料、高/低温超导材料等。以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为核心,打造空天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陶瓷基、金属基、硅基、轻质高强合金和碳碳复合材料。以高新区为核心,打造光电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硅基半导体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以高新区和经开区为核心,打造3D打印新材料产业集群及生物应用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质量增材制造钛、镁、铝及其合金和不锈钢、高温合金粉末,扩大高分子粉末、陶瓷粉末、光敏树脂、高分子丝材、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可再生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生物学改性材料、人体植入器械等。
新能源。以航天基地为依托,打造光伏材料产业园。以经开区为依托,打造西安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风电产业基地。以高新区为依托,打造西安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研发基地。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为依托,打造西安地热能综合利用开发示范基地。
6、生物医药①发展重点做强现代中药。加大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加快经典名方标准颗粒研究和复方制剂产业化,开展已上市经典名方产品二次开发和再评价。推动植物提取物产业升级,依托秦岭北麓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化中医药原料供给,重点发展高附加值植物提取物,促进植物提取物高端化应用。扩大中药产品门类,壮大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等生产规模,布局膏剂、丸剂、片剂、散剂、冲剂、胶囊剂、栓剂、气雾剂、注射剂等中药制剂。做优化学药。推动化学创新药仿制和研发,瞄准一批专利到期创新药,推进面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感染性疾病等老年病、重大疾病的品牌化学创新药仿制,开发重大通用名药产品。培育发展高端原料药,提升大宗原料药绿色产品比重,加快布局特色原料药和高端定制原料药,加大通用名药原料药、重大创新药原料药等研发和产业化。做大生物药。壮大抗体药物优势,重点推动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产品开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探索开展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发。培育重组蛋白类药物,围绕恶性肿瘤、病*感染、血液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等疾病,重点布局长效化、速效化的重组胰岛素、重组干扰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凝血因子等重组蛋白类药物。做精医疗器械。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紧抓上市许可人制度、证照分离等国家*策,线上线下构建资源,加速形成西北医疗器械基地,抢占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加快增量增产。加快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小型数字化医学设备等产品研发,配套发展高值耗材。培育壮大诊断试剂,发展灵敏度高、重复性强、准确性好的诊断试剂与试剂盒,推动诊断试剂核心原材料、快速定量检测设备及其配套试剂、全自动免疫分析设备及配套试剂等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新型植介入器械,推动人工器官、关节、骨骼、导管、支架、生物芯片及可降解材料等研发生产,加快3D打印技术在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②发展布局高新区重点以医药研发、化学制药、中药制造、医疗器械为主,发挥西安高新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聚集基地作用,完善空间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西咸新区依托贝瑞基因、佰美基因、沣东西部生命科学园等重点企业与园区,做大精准医疗、生物制剂、医药物流等产业。鄠邑区依托沣京工业园,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产业基地。高陵区以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和西北国际中医药产业园为依托,打造医药研发、生产、包装、流通全产业链。依托国际港务区,做大做强医药物流产业。新城区大力发展医疗健康等大健康产业。
突出新基建,做大新兴产业
1、人工智能
①发展重点智能软件产业。发挥西安软件开发基础产业优势,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科研力量和国家级研发平台等,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核心算法软件,以华为全球技术西安创新中心、中软国际为龙头,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加快建设软件计算平台,加速与人工智能深度耦合的新型云计算架构发展,提高平台识别感知、智能分析服务能力。智能硬件产业。发挥西安在智能传感器和智能芯片关键基础与产品方面的产业优势与科研优势,加快半导体先导技术创新中心、中兴物联网、三星存储芯片、美光半导体芯片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三星、美光、紫光国芯、寒武纪等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发展高端新型智能传感器、面向应用场景的专用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前沿智能芯片,打造器芯协力的人工智能产品体系。智能运载工具产业。发挥西安航空航天装备、技术应用等产业优势,发展智能运载工具,加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一系列智能无人运载系统的研发、制造、集成和服务,重点做强做大物流无人机,加快发展巡检无人机、救援无人机等产品,大力发展消费类和商用无人机、无人船等产品,形成无人机设计开发、产业孵化、产品试制及集成测试、地面试验设施等完整产业链。智能终端产业。发挥华为西安研发中心、中兴智能终端制造二期、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等产品研发优势,整合相关配套企业资源,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发展新一代智能手机、车载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家用智能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和设备,打造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智能安防产业。发挥西安在图像视频识别领域的研发优势,构建人脸精确识别、图像序列智能分析、目标行为理解和描述等多种复杂安防算法模型,研制智能摄像机、传感器、报警器、智能锁等相关软硬件产品,发展智能安防系列化、流程化的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②发展布局围绕先进制造、大数据、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等重点领域和产业方向,依托西安高新区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区,依托西咸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浐灞生态区等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示范区,推动曲江新区、航空基地、国际港务区等区域技术应用聚集区建设,通过核心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产业聚集发展。长安区依托科技产业新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支持区县、开发区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园区。2、5G产业①发展重点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编制5G基站站址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基站纳入建设规划,并在相关城市建设工程中严格遵照实施。推动各类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支持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开展5G试点应用示范。按照*府推动、典型引路、应用示范、协同推进的原则,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围绕5G赋能民生服务、赋能城市管理、赋能产业发展三大领域,重点在超高清视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社区、智慧*务、无人机、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有比较优势的十大场景率先开展5G试点示范应用。鼓励各领域骨干企业,通过各类基于5G网络的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掌握一批5G+集成应用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大力发展5G产业。重点发展5G器件、5G网络与基站设备、5G天线以及终端配件、5G基础材料、通信设备及智能终端制造等。结合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形成一批5G行业解决方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网络架构、射频芯片及模组、微波器件及天线、测试技术及装备等技术研究。②发展布局以高新区作为5G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争取华为、中兴、三星等5G领域龙头企业在西安开展5G设备、零部件、终端生产制造业务,积极引入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5G企业,打造西安5G产业高地。鼓励各区加快建设5G基站,开展基于5G技术的应用示范。3、增材制造①发展重点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增材制造的基础研究、工程化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金属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等研究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展增材制造关键技术的基础研发。提升装备材料产能。着力推动增材制造装备生产,重点支持西安瑞特快速制造工程研究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产业化企业开展增材制造装备生产。联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研究与试制,鼓励相关企业从事金属及非金属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的批量化生产。加强技术应用推广。充分发挥增材制造技术特点,深度融合传统制造工艺,有效促进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领域相结合,着力开展增材制造多元化应用产品生产和加工。②发展布局高新区依托西安铂力特、西安智熔金属打印,围绕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优势,整合集聚西安交大、西北有色院等本地优势科研力量,打造从技术服务、装备制造、材料制备到产品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航空基地大力推进高精度大尺寸工件加工的快速成型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围绕航空产业配套,重点发展航空增材制造。4、机器人产业①发展重点工业机器人。加快我市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研制生产,攻克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聚焦智能生产,突破弧焊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工艺,加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的协同性研究。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国防等领域需求,研发生产真空(洁净)机器人。以我市汽车和航空产业应用为突破,大力扩大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智能机器人。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同时加强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西安光机所、新松机器人等机构合作,重点研制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教育、文娱、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智能机器人(救灾、水下救援)等人工智能产品。特种机器人。重点发展搜排爆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管道机器人、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突破机器视觉、智能搜索、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人机交互技术,加强产品创意与性能优化设计、模块化/标准化体系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提高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质量。以市*、公安等领域为突破,加强与公安大数据平台信息的融合,实现警用信息与公共信息的共享,深化特种机器人应用。服务机器人。围绕智能家居、医疗康复、商业旅游等市场,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康复护理机器人、配药机器人和诊断机器人。顺应消费升级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发展清洁、烹饪、教育、体育、娱乐、安防等家用机器人。在仿生技术、人工大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突破深度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运动规划算法等技术,提高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技术优势,发挥研究所主体研发作用,突破高性能控制器、伺服电机和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批量生产。提高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产品性能。推动控制器、伺服电机中试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提高机器人本体制造能力。研发生产高集成一体化关节、灵巧手等新一代先进零部件产品。控制系统和集成应用。围绕机器人集成应用,强化整机系统集成和二次开发与设计,提升集成服务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培育一批具备工业机器人工程能力的系统集成企业。依托我省我市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程,促进系统集成企业尽快形成案例,提高服务能力。突破协同作业与调度、智能定位、远程运维等关键技术,培育专业化控制系统企业和工业软件企业。②发展布局经开区依托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园,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大领域。航天基地依托工业机器人产业园,重点发展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航空基地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研发制造。长安区加快建设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形成产业聚集。5、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①发展重点以*务数据为突破口发展行业大数据。以*务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为突破口,围绕惠民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实施一批*府引领的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项目,重点开展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民融合、现代物流等西安特色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西安市大数据产业与行业、领域融合发展,提升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为民服务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发展产业领域大数据。积极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企业生产工艺,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传统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行业和产业领域大数据融合创新。以*府公共数据开放为基础,加快推进*府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等各类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建立跨系统、跨行业、跨领域大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应用,全面推进全市大数据产业创新高效发展。以西安产业发展优势资源为基础,推进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的经济业态,促进大数据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云计算开发平台建设。以各类应用平台为端口,打通数据中心与应用市场的交互渠道。加强云系统、云存储、云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云计算存储平台、计算平台、资源管理平台等。加强新一代海量数据、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智能数据分析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充分发挥百度、联通等数据中心对智能城市、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支撑作用,引导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面向特色细分领域的云服务平台。推动云计算创新应用。发展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关键行业领域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促进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支持大企业开放云平台资源,推动中小企业采用云服务,打造协同共赢的云平台服务环境。②发展布局大数据。以国家新型工业(大数据)示范基地建设为牵引,依托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产业基础,省市共建大数据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基础服务和平台服务。依托高新区信息产业基础和技术研发优势,航空基地航空大数据中心优势,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物流发展优势,航天基地高端制造业发展优势,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浐灞生态区亚马逊AWS、腾讯云等优势,加快建设各类大数据中心,聚焦云计算及关联产业。云计算。经开区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导方向,以工业云、*务云等领域应用为切入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产品,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航天基地依托京东云、华为云创中心、金山云、阿里云等,聚焦云计算及关联产业,发展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浐灞生态区加快建设西安腾讯云大数据中心、eBay电商产业园等,聚焦云计算及关联产业,融合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服务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西咸新区充分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大运营商、国家12个部委数据容灾备份中心、IDC数据中心、大数据算法与方法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大数据资源优势,打造大数据产业聚集区。航空基地依托腾讯工业云基地,打造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富阎产业合作园区以前海人寿西安云计算中心项目为引领,培育云计算产业集群。
提升价值链,做优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金融发展重点●做强金融市场主体。●优化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深化金融领域创新。落实国家推进金融业扩大开放*策,鼓励境外银行、境外投资机构及跨国金融财团入区,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发展布局:高新区聚力提升科技金融的辐射能力,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引领中西部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西咸新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新兴金融等产业,依托空港新城发展飞机租赁、离岸金融、航运保险等现代金融,依托沣东新城加快金融总部及中后台服务机构布局,打造大西安金融改革及新经济新业态开放创新示范试验窗口。依托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文化金融融资渠道。浐灞生态区依托西安金融商务区的环境、区位、*策优势,重点建设新金融产业示范区,着力发展绿色金融、基金产业、金融要素市场等特色金融产业。国际港务区依托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离岸金融、金融要素市场等特色金融产业。新城区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民间金融小镇。2、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做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联内通外的物流通道。●建设智慧物流发展示范区。●统筹城乡物流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物流空间节点布局。发展布局:强化“两港五园十一中心”为核心架构的骨干物流节点体系建设。“两港”指西安陆港(国际港务区)、西安空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五园”指临潼现代物流园(大西安面向东部省区的公铁物流主枢纽)、沣东综合物流园(大西安面向大西北的公路物流主枢纽)、长安引镇物流园(大西安面向中南部省区的公路物流枢纽)、鄠邑秦渡物流园(大西安面向西南部省区的公路物流主枢纽)、泾河新城物流园(大西安北向公路物流主枢纽)5大区域枢纽物流园;“十一中心”指新丰大宗物资物流中心、阎良航空产业物流中心、高陵装备制造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经开仓储配送物流中心、秦汉商贸物流中心、三桥汽车商贸物流中心、高新新兴产业物流中心、周至农特产冷链物流中心、航天电商配送物流中心、灞桥分拨配送物流中心、蓝田综合物流中心等11个区域物流中心。3、检验检测认证发展重点●优化公共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发展新型检验检测服务模式。4、研发设计发展重点●壮大研发设计产业规模。●打造研发设计新业态新模式。5、软件和信息服务发展重点●软件服务外包。●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关键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促进软件企业服务化转型发展。6、会议会展发展重点●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着力提升会展国际化水平。●创新会展模式,打造知名会展品牌。●提升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承载能力。●优化会展业营商环境。●健全统计监测,提升会展信息化水平。
聚焦多维度发展,做精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1、文化旅游发展重点●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推动文创产品开发。
四、平台与路径
★优化支撑平台——增强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开发区带动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强化园区化承载。——坚持龙头企业引领。★明确实施路径——大力实施支柱产业提升工程,以新兴产业作为带动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以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工业发展能级内涵,抓重点、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做好5个方面10项工作:●实施创新驱动1、完善创新体系。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以上,市级以上众创载体达到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2、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到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户、制造业创新中心10个以上。●实施双招双引3、建立精准招商机制。年落户世界强企业或其分支机构总数达到家以上。4、加快招才引智。年全市各类人才总数争取突破万人。●实施融合发展5、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到年,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户以上,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20个以上,西安工业云平台注册企业达到0户以上。6、促进两业融合发展。在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等领域,遴选申报一批国家、省级示范项目和企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综合实力。●实施品牌建设7、提升企业品牌。到年,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企业8户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质量标杆企业10户以上、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10户以上。拥有陕西质量奖企业18家、市级质量奖企业25家以上。8、打造企业家品牌。到年,分类培育名高新技术企业家。●实施提质增效9、推行标准立市。到年,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标准的能力居于副省级城市前列,培育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家以上,制定引领产业发展的“西安标准”60项以上。10、支持供应链“本土化”。围绕提升本地配套率和自给率,支持本地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或在本地培育配套企业,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五、保障措施1、建立工作机制——围绕统筹推进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出台相关扶持*策,把抓产业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打造、重点项目建设上;积极推行“链长制”,按照区域重点产业布局方向,梳理产业链集群“群主”和“链长”,制定年度产业发展计划,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建设。2、严格产业准入——由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市重大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和统筹机制,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估,协调招商引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合理有序流转,对于合作招商项目,在招商引资考核指标、经济指标、能耗指标和财*税收等方面给予首谈地一定比例的利益分享。对签约项目要加大跟踪落地力度,做到签约就要落地,落地就要开工,开工就要投产,投产就要见效。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的招商项目,优先供地,优先办理手续,市级财*、税收等优惠*策给予重点扶持;对不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的,原则上不得新上项目。3、优化土地供给——合理确定全市产业发展用地规模和布局,适当提高产业用地比重,合理确定各区县、开发区年度制造业土地供应占比最低标准,保障先进制造业用地需求。控制住宅等配套设施用地,并统筹安排好开发建设时序。严格按照各区域产业定位对落地项目用地进行管控,优先保障重点发展产业用地,通过发挥土地供给调节功能,逐步解决好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严格执行《西安市产业用地指南》明确的产业用地控制标准,严把产业用地项目准入、审批、供应、监管、退出及行业评估等环节,实现土地高产高质高效集约节约利用。4、加强资本支持——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府投资基金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投资规模不低于亿元,以产业发展形成增量循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金融模式创新,探索建设权益类要素交易市场,大力发展要素类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龙门行动”计划。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发展普惠金融助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5、提升营商环境——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营商环境*策体系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互联网+”*务服务水平,打造“四最”西安营商环境品牌。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千方百计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发挥好“市长特别奖”对企业家的激励作用,使企业家*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形象、经济上有实惠。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营商环境建设,对于制约企业发展的用地、拆迁、要素保障等问题,要靠前协调解决。发挥区块链新型可信信息互联技术的作用,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务领域的运用,坚持“一门、一次、一网”要求,加强*务绩效管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附件: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和富阎产业合作园区产业布局表?版權聲明Copyrightstatement文章來源长安范儿,法律支持杨华律师,侵权必究!
-END-
长安范儿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范儿的生活服务型平台
入伙:范儿家QQ5群
与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
专题?:陕西省*府西迁,陕历博进驻原址?
专题?:年,大西安都市区约平方公里
专题?:3年后咸阳或将并入西安,GDP突破1.3万亿
专题?:“西安年”终于刷爆朋友圈!
专题?:什么是西安?
专题?:王永康和大西安的天!
专题?:国家赋能西安,上百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专题?:户县、长安、雁塔多地将移交西高新区托管
专题?:为什么,西安突然成了投资热土?原因曝光
专题?:目标!西安人口超万,GDP超万亿
专题?:年,西安将全面建成“五都一枢纽”!
专题?:陕西大招:西咸铜一体,壮大杨凌宝鸡副中心
专题?:西安年·最中国
来是长安客,愿做西安人!
专题?:大西安空间发展范围首次纳咸阳、渭南、杨凌
专题?:西安将改造42个城中村,打通58条断头路!
专题?:西安“龙门计划”,5年内上市公司数量要翻倍
专题?:重磅!王浩出任西安市委书记!
专题?:陕西省*府如果搬迁,西咸新区或为首选?
专题?:谁在做局西安楼市?撕掉房地产媒体的底裤
专题?:总有些人见不得西安好!?
专题21:一个西安教育,一个西安楼市,西安人的痛
专题22:西安楼市:从搅屎棍到照妖镜,全凭演技
专题23:西安时刻:个项目,总投资亿!
专题24:曲江将建世茂米、华润米两座超高层
专题25:西安城中村三年清零:个村子将拆迁!
专题26:最新!大西安未来最全发展规划,绝对大手笔
专题27:国家支持!4万亿,个项目投资陕西!
专题28:王永康:投资大西安就是投资大未来!
专题29:西安城中村改造计划:重点涉及这85个村子!
专题30:这四个城市被定为未来国家中心,西安上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