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论坛

首页 » 品牌荣誉 » 常识 » 起爆点战法的买入规则思考
TUhjnbcbe - 2020/12/28 22:09:00

对于研究和交易而言,研究肯定是先手。那么如何对买入的标的进行筛选,有哪些重要的指标呢?

利用这个假期,浅谈一下个人看法,也算是一个梳理和总结,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足之处欢迎交流。

一、行业思考

1、好的公司最终一定是会赚钱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很多人都喜欢投资科技股。但科技股其实是大浪淘沙,留下的当然好,留不下来的早已经被淘汰,而且淘汰的是大多数。很多科技股未来也要被淘汰,所以这也是A股中科技股无法长牛的原因。

重资产的公司一旦跟不上技术的迭代,那就基本上比较艰难了,利息和折旧就会把一个公司拖垮。不生产亏死,生产也亏死还不得不生产。

很多科技股的公司具有较强的周期属性,比如面板行业,属于重资产、产品也有标准化的特点。但留下来的市场也不会给予很高的估值的,很多都是按照PB来估值,意味着投资者更多的看投入的资产,大概可以值多少钱。

更有很多公司,披着科技股的外衣,其实赚着制造业的钱,市场也很难给高估值。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例外,比如医药板块。其实医药板块从不是一个行业,而是完全不同逻辑的多个行业的集合。

比如原料药、处方药、OTC等某种程度是周期品种,也是消费品种,遵循周期股和消费股的双重估值影响;

而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受创新驱动、有科技股属性,同时遵循成长股估值模型。

而商业药房、医疗服务等,这些行业长期趋势向好,但医疗投资属于重资产、短期内很难看到盈利贡献,所以投资逻辑还要看未来的盈利模式能否快速成长。

从今年的行情看,很多人都围绕着“衣食住行”之类的大消费,这些公司往往是确定性,虽说估值透支,但也的确会是按照这个路径去前进的。最终这些公司也一定会赚钱的。

2、好的商业模式与市场空间

特斯拉行业随着上次电池日的发布,到年,特斯拉的全球销量预期要达到万辆,太多的人都看到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个行业当中也要分上下游,上游有锂电池、中游各种供应商,下游有充电桩和最终用户。

如充电桩行业的标的:国电南瑞、特锐德、许继电气等,市场也不给高估值。

从商业模式来看,充电桩竞争格局比较分散,上游门槛进入也比较低,牵扯到车企、小区、酒店等物业、运营商、地方*府、电网等。就投资而言,不是很好的投资赛道,很难形成垄断的行业,那就很难出大牛股。既然没有大牛股的可能,资金参与深度就肯定不够的。

新能源汽车而言,上游的铲子股容易变成大牛,类似于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种,还有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某些品种。

9月份的光伏大涨,市场空间也随着打开了十四五的新规划打开了。

好的行情也离不开好的商业模式、广阔的市场空间。介入前的低估值、大量资金涌入。

二、技术规则

1、足够的横盘时间

长期的底部支撑必须要通过时间来验证,最好是半年以上的盘整。比如一只股票从20元跌下来,到达10元后,往往需要经历10-12周的时间的震荡整理,我把它称之为“平台底"。

平台底并不意味着永不可破,对于大级别的超级牛股而言,往往会挖一个*金坑,我把它称之为“挖坑底”。

这两个底部的不同在于“挖坑底”是一个强劲底部,有巨大的支撑。而“平台底“是支撑底部区间,如果盘整时间不够或筹码不够或事件驱动力度不强,依然需要时间来震荡。

想要在交易中获得成功,强劲底部提供了获利丰厚的买点,但需要的是敢于逆流而上的果敢毅力;而平台底需要良好的交易技巧。

2、研究周线图

很多人喜欢看日线图或者更小周期级别的图,但从历史上看,凡是大牛股,基本上都是从周线级别启航的。

那么究竟看什么周线呢?15-30周线是必须要突破的。

周K线也是低风险的介入窗口,这个是很多人不在意的。

3、成交量,且量为先

几乎所有的起爆点个股都具备一个重要特征:在突破初期,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巨幅放大。也是机构或者游资主动加仓的结果。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量为先这是无法骗人的,成交量是用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而媒体的消息往往是推波助澜的,无法驱动更长久的行情。俗话说:媒体向左,财富向右。对于很多操纵大众情绪的媒体而言,逆向操作就行了。

4、行情大小、交易时间周期和介入点

之前也码了一些文字,正好可以糅合在一起。见《交易体系的量化规则(一)》、《行情大小与交易周期的选择》。我自己也加深一下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进去,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三、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行业对比

一家企业想要发展壮大,提供的产品至关重要。企业给客户好的品质体验,给股东带来丰厚利润,再来进一步发展壮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另A股当中造假层出不穷,如何避开这些雷?

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里,有多少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

通过相关的公开信息就能查验,基本上就可以避开这些雷区。

那么财务层面需要挖掘和观察几个方面的因素呢:

1)营收和净利润都能保持增速;(至少要看过去三年的年增速和当年的季度增速)

2)历年的销售净利润率;(毛利率、净利率等,扩张型的公司多看销售费用率、科技型的公司多看研发费用率)

3)历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不同年份的差异对比、注意如软件公司的预收款项等)

4)历年的资产负债率;(不同行业的杠杆是不一样,如近期的地产高杠杆,谁低谁为王)

5)经营性现金流;(前几年的频频爆雷,至今仍历历在目)

6)行业内的公司财务数据对比;(如同一时期对比一下2)3)4)项)

7)管理层不能有太大的瑕疵。(造假会上瘾的,快钱赚多了,谁还想去赚慢钱呢,可最终都需要有人买单)

总结:无论是行业思考、还是技术、还是公司内在价值,归根到底,最终落实到仓位的都是价格!当所有的研究都完成后跟踪这些标的价格,在低位买入是唯一一件要做的事。

扎实的深度研究产生价值,严谨的交易逻辑获得收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起爆点战法的买入规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