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引发热议的李想“内部信”中,除了放一颗年销量达到万的“卫星”,其中也不乏一些有道理的市场分析。
其中,李想认为在市场需求层面,未来将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部分人将车作为自己和家人的独享空间。对车辆的动力、娱乐、智能化等综合体验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外一部分人依然将车作为解决从A点到B点出行问题的交通工具。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将逐渐成为现实。
为了满足第一种需求,如今所有的车企都在铆足劲在智能化等领域加大创新,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理想汽车本身也将发展重心放在了这里。
针对后一种需求,似乎现在还少有企业做出改变。在燃油车时代,车企与自身所在区域出租车公司合作,推出专门的营运车辆的模式似乎依然没有改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企业在B端市场上探索新的合作可能性,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滴滴和比亚迪去年联手打造的主打网约车的滴滴D1。
相信大多数小伙伴都还并没有用滴滴叫到过这台专供车型,但随着产能的上升,D1大概率很快就会穿行在大街上:
2月24日,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在雨花经开区比亚迪生产车间里,D1以每台60秒的速度通过下线检测,日均可下线整车近台。
那么,滴滴D1究竟是昙花一现的试水,还是未来智能出租车的大势所需,我们不妨从乘客、司机和企业三个角度,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以车内乘客为中心:侧滑门、大空间还能远程操控
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逻辑中,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是重中之重。
D1作为由滴滴出行和比亚迪联合打造的网约车专属车型,在设计思路上秉承了这种思路,有不少看上去新鲜实用的设计:
针对乘客一般在右侧下车的习惯,新车采用了不对称式的开门,左侧为常见的单开门,而车身右侧为侧滑门设计,优化上下车体验。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毫米,轴距为毫米。
还特别对后排乘客空间进行了优化,后排腿部空间达到了毫米,头部空间毫米,让乘坐更加舒适。
D1的前排座椅后面还设置了水杯架、背板挂钩等便捷设施。后排座椅上设置的智能大屏还能安装“唱吧APP”的应用,丰富乘客的车内娱乐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乘客来说,D1还是一款“可遥控”的网约车。乘客上车前可以通过滴滴App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等。
D1的还配有一个6色的“彩虹接驾灯”,当乘客呼叫D1时,平台会派发一个彩虹颜色与迎驾车辆匹配,从而让乘客更方便找车。
除了乘客之外,D1为司机也设置了按摩座椅、方向盘“滴滴”专用接单键等方便功能,提升司机的驾驶体验。
总之,作为一款带着“互联网基因”的定制车型,滴滴D1从功能上确实延续了以人的体验会中心的互联网产品设计逻辑。
无论是对司机朋友还是常用滴滴打车的打工人来说,都增加了一份体贴。
网约车司机:接纳动力待加强
然而,虽然D1为司机和乘客都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但这并不能让广大滴滴司机们均有开上这么一辆“青果色”滴滴快车的强烈冲动。
究其原因,在于从使用成本、续航里程和合规性三个层面。
首当其中的,是D1并不能给滴滴司机们带来明显的收入增长。
对于D1的销售,虽然滴滴在此前的发布会上表示会有滴滴自采、合作伙伴采购、司机直购、车辆租赁等多种方式。
但目前在长沙等几个试点城市的实际运营中,依然是由司机讨钱租赁这种简单的方式。
据悉,此前在长沙的首批投放中,D1提供了一年租赁和半年租赁的选择方式。
前者每月需交元的租金,而后者一个月需要缴纳的租金为元。此外,网约车司机还需要额外缴纳1万元的押金。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长沙的D1网约车司机透露称,日均流水一般能维持在元左右,去掉成本元,差不多能拿到元左右的毛利润。相比其他的电动车型,D1的优势并不明显。
据悉,后续在宁波投放的D1的月租金标准已经降到了半年每月元,一年每月元的水平,而且运营车型将属于滴滴优享车型,从而给司机更多的实惠。
不过,在邦老师向有的网约车司机请教的时候,有人还提出了一个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观点:“我还得交1万块的押金。每次乘客下车之后,我不可能下车再去检查后面的PAD坏没坏。万一被熊孩子弄坏了,我还得赔,听上去并不太划算。”
这么看,智能应用太丰富,也并不是啥好事。搞不好后续滴滴还能开发一个相关的保险增值服务。
除了并不会明显提升利润之外,也有滴滴司机对D1的续航能力表示了担忧——D1采用了比亚迪刀片电池,NEDC续航里程约为公里。
再加上实际行驶过程中的缩水,这个成绩显然也并不能消除滴滴司机的续航里程焦虑。
当然,考虑到更长续航里程对电池容量要求的提升会提升车辆成本,针对网约车司机充电问题,或许滴滴下一步考虑与企业厂商探讨换电方案,会更加现实。
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北京出租车换电站最后,阻止D1大规模普及的因素还包括一项如今经常被大家忽视的法律法规上的限制。
这一点其实在大城市尤为明显:以北京为例,目前的网约车相关*策中对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驾驶员明确规定需要是本市户籍。
而这条规定的落实情况一直属于滴滴运营灰色地带。一个北京户口是如何的稀缺,相信每个北京的打工人都心里有数。
这样看来,起码在短时间内,北京大街上并不会出现大量的青果绿色的汽车。
滴滴的野心和自动驾驶的迷思
推出D1最大的受益方,依然是滴滴和比亚迪两家企业。
对比亚迪而言,这无疑提升销量好机会。滴滴曾提出到年普及万辆D1的目标,平均下来每年投放20万辆。
要知道,比亚迪年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也就是18.96万辆的水平。
比亚迪官方公布的D1下线图片此外,与滴滴的合作也加强了比亚迪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代工的经验,没准以后还有可能和小米等其他公司合作一把呢。
相比之下,滴滴的获益想象力显然更大。
从商业运营来说,D1的独特的用户体验,会给滴滴带来相比其他网约车平台更强的竞争力。满大街跑的青果色D1,无疑也是最好的广告。
更大的想象在于,通过D1能帮助滴滴积累大量宝贵的出行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将助力滴滴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上的创新和突破。
根据滴滴规划,滴滴将在年发布D1的换代车型D2,届时D2将会普及万台并搭载滴滴自研的自动驾驶系统。
到年,滴滴发布的DX将不再设置驾驶舱,届时会去掉带方向盘的驾驶舱,完全做到自动驾驶。
如果真的如此,曾经作为提供大量新社会就业机会的滴滴,未来的终极目标却是由机器消灭网约车这个职业。
这样的未来,真的会更加美好吗?
??电车加速哪家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