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论坛

首页 » 品牌荣誉 » 常识 » 知不易行更难
TUhjnbcbe - 2021/5/16 23:43:00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35657.html

近日译完巴菲特年致股东信,又把、两年的翻出来重读一遍,顺带着读完了《信任边际: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商业原则》这本小书,一些感悟,寥记与此。

1、俗话说“知易行难”,但实际是“知不易,行更难”。

媒体刚披露伯克希尔年四季度买入雪佛龙的时候,段永平就在他雪球账号上闹了一个笑话。

读完致股东信,才发现巴老还真买入了通用汽车,花费16.16亿美金买入了雪佛兰的母公司通用汽车3.7%的股份,是不是会让阿段惊掉下巴。

虽然阿段错把雪佛龙当雪佛兰不免有些让人惊讶,但也正好说明,谁都不是全知的,更不要说全懂。即便如此,阿段所知道的(更准确说是不仅知道而且是真懂的),也早已让他取得远超常人之成就。

阿段早年买入网易的成名之作,想来巴菲特就不可能做得到。后来伯克希尔买入比亚迪,也一直被阿段吐槽,还有些酸溜溜的说那是因为巴老给芒格面子,而芒格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李录灌了什么迷*汤,逼巴老说不买比亚迪就绝交,巴老想想为了区区几亿美金和芒格绝交实在不值得,就买了(当然这只是段子,仅供娱乐而已)。没想到年末,12年前这区区2.32亿美金的一笔“不那么情愿”的投资,成了伯克希尔的第七大重仓股(仅指二级市场持仓,不包括巴老眼中的“四大金刚”之三,保险业务、BHE、BNSF)。这笔对中国人来说最熟悉不过的投资,恰恰说明了长期投资的精髓。这“第七大重仓股”不是“买”出来的,而是硬生生“等”出来的!

阿段当年之所以敢重仓买入几乎快要在纳斯达克退市的、完全没人看好的网易,是因为他熟悉丁磊,他懂游戏。就算当年他就用这些理由“劝说”巴菲特,我想巴老是打死也不会买网易的。阿段的“知”只是他自己的“知”,没法转移给巴老或任何其他人。要想传递这种“知”,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信任”,如果巴老信任阿段,信任他的“知”,就如当年芒格信任李录对比亚迪的“知”,然后巴老正好也信任芒格。所以,信任可以传递“真知”。

再比如阿段推崇苹果公司,那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做手机出身的,对手机行业的理解大概没几个能超过他的,所以他才得意地宣称巴老买苹果是受他影响。殊不知,在阿段眼里,苹果是手机公司;可能在市场看来,苹果是高科技公司;但在巴老眼中,苹果却是一家消费品公司。巴老深谙消费品行业之门道,大概也应了芒格那句话,“手拿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但没办法,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任何人都有路径依赖。

可见,“三人行必有我师”。阿段不懂的,巴老懂;巴老不懂的,阿段懂。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正如巴老所言,只要真正懂一些,就足够变得富有了。所以重要的是要“真懂”,哪怕只有一些有限的东西,要远远好于什么都“知道一些”,但都一知半解。

2、价值投资的理论框架看起来并不难理解:

“内在价值+安全边际”

一个东西值10块钱,如果你以8块钱买进,就是20%的安全边际;5块钱买进,就是50%的安全边际。

可最难的是,一切都是动态的!内在价值是个模糊而变化的东西,对一家公司来说,到底内在价值是多少?无人可知。对内在价值的估算,本身就存在乐观、中性、还是悲观的偏差。芒格也说他每次对内在价值的测算和巴老都不一样。

安全边际也是。20%够安全吗?还是需要到50%?见仁见智。足够悲观的市场情况下,价格跌破内在价值的50%也是司空见惯的。这就是二级市场的风险所在,也是一些股票可以随随便便翻番的内在原因。

价值投资逻辑的延伸,就是巴老在年致股东信中明确指出的:

好生意+好团队+好价格

又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到底什么是好生意?你能真正理解多少好生意?比亚迪是好生意吗?巴老为什么选择了比亚迪,却一再忽视特斯拉?难道王传福比马斯克更牛?巴老为什么买通用汽车?汽车业是门好生意吗?巴老为什么在油气行业选择了雪佛龙,而不是埃克森美孚或其他公司?为什么他这次没买中石油?这些同行业公司的差异在哪里?到底什么样的价格才算“好价格”?20PE算吗?那30PE的公司能不能买?10PE一定便宜吗?

真是“知不易行更难”啊!

3、信任边际

《信任边际》这本书写的比较简单,只有不到10万字。对巴老历史上所犯的几个经典错误也没有详说,但还是把巴老为什么能经营好伯克希尔这么庞大业务的逻辑基本讲清楚了。

就是如书名所说的“信任”。

这一点和奈飞的文化比较相似。就是选择有能力、值得信任的人,然后放权、少管、充分给予与业绩匹配的现金激励。把庞大的业务拆分成比较小的单元,让各业务单元形成一个个类似阿米巴的小型自组织的组织。

放权的前提是找到了值得信任的人。核心是信任的文化。少管并不是不管,而是对“底线”有极为严苛的管理。比如巴老一再强调的,最高原则是不能破坏伯克希尔的声誉。书中也举了一个例子,原来被认为是巴老接班人的戴维·索科尔,因为在收购路博润公司的过程中涉嫌内幕交易而被巴老劝退。

一旦形成了这种能人+强信任+对高压线的敬畏的文化,组织就会形成一种自我循环和自我强化的氛围,公司就会以最小的管理成本“自动驾驶”。

但要形成这种文化,远非几日之功可成。

还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是,巴老的大多数收购都不要求收购前的审计,基本上是“握手就成交了”。这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信任?这种高度的信任到底源自何处?真是无比神奇。

这大概也是阿段在评估目标公司时,极其重视企业文化的根本原因。

4、抄巴老作业在中国文化下是否可行?要做哪些因势利导的改变?

芒格从不吝啬他对儒家文化的推崇。李录也说芒格是他眼中的“君子”。巴老在伯克希尔贯彻的“信任文化”,某种意义上更加体现了某种反美式自由主义的“东方式的忠诚”,或者说,带有某种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对诚实,信托责任,企业家精神,持续创造少取多予的信仰和忠诚。

在笔者理解,巴菲特和芒格身上更多体现出了儒家精神,而非美式自由的个人主义。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中国,能找到多少类似喜诗糖果、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克莱顿房屋这样的,把公司全资卖掉后,还能连续几代人尽心尽力为后来的所有者“打工”的创始人家族?维系这一关系的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信仰支撑着实现财富自由的创始家族们继续他们也许清教徒般的持续努力和创造?

这是一个充满误解和偏见的世界,我们眼中的很多事物,哪怕是看上去很有把握的,最终可能也只是盲人摸象,尤其对于企业这样的复杂组织,对于生意这样的复杂系统,对于人这样高度复杂的生物,何谓真知,何谓假象,需要理性,需要洞察,更需要信仰。

行百里者半九十。

虽难,但如不迈开脚步,永远就在原地。而且,这个世界本身是动态发展的,不进则退,重要的是方向是否正确,有没有足够的耐心。

且思且行。笃知笃行。

Theend.

相关阅读:

年巴菲特致股东信原文+精译+感悟

巴菲特年佛罗里达大学演讲

勤学勤思勤悟,得知得意得道——读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笔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不易行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