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南阳张仲景著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白话文注解
伤寒杂病论卷第五
伤暑脉证并治第七
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译文]暑气所伤,肺最先受到伤害,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不明,气短,竹叶石膏汤主治。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两把粳米半升半夏半升(洗)石膏一斤人参三两麦门冬一升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取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发热,汗出,口渴,脉浮而大,名曰中暍(zhōngyē),白虎加人参*连阿胶汤主之。
[译文]伤暑,发热,汗出,口渴,脉浮而大,叫中暑,白虎加人参*连阿胶汤主治。
白虎加*连阿胶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连三两阿胶二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米熟汤成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汗出已,发热,烦躁,声嘶,脉反浮数者,此为肺液伤,百合地*加牡蛎汤主之。
[译文]伤暑,出很多汗后,发热,烦燥,声音嘶哑,脉反浮数的,这是因为肺的津液损失太多,百合地*加牡蛎汤主治。
百合地*加牡蛎汤方
百合七枚地*汁一升牡蛎二两
右三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另以泉水二升,煮二味,取一升,去滓,纳地*汁,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伤暑,心下有水气,汗出,咳嗽,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脉弱而滑,栝蒌茯苓汤主之。
[译文]伤暑,心包或胃脘处有水饮(积液),汗出,咳嗽,口渴想喝水,但喝进去就吐出来,脉弱而滑,栝蒌茯苓汤主治。
栝蒌茯苓汤方
栝蒌大者一枚(共皮子捣)茯苓三两半夏三两(洗)*连二两甘草一两(炙)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再服。
伤暑,发热,无汗,水行皮中故也,脉必浮而滑,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后以竹茹半夏汤与之。
[译文]伤暑,发热,无汗,是因为汗未透发,汗水被封闭在皮肤下边,脉必浮而滑,先用让病人喝热水,让他出汗,然后用竹茹半夏汤治疗。
竹茹半夏汤方
竹茹二两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半夏半升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译文]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病症,就是暍(中暑)。病人症候表现是身热、口渴、出汗、怕冷。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者,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猪苓加人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亦主之。
[译文]太阳中暑证,出现身体发热、沉重、疼痛,脉象微弱的,这是夏季被冷水所伤,水湿侵入肌表所致。猪苓加人参汤主治;一物瓜蒂汤也主治。
猪苓加人参汤方
猪苓一两茯苓一两滑石一两泽泻一两阿胶一两人参三两
右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右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凡病暑者,当汗出,不汗出者,必发热,发热者,必不汗出也,不可发汗,发汗则发热,烦躁,失声,此为肺液枯,息高气贲者,不治。
[译文]凡是中暑,应该出汗,不出汗的,一定会发热,会发热的,一定不会出汗,不可以用发汗的方法,发汗就会发高烧,烦躁,说话发不出声音,这是因为肺的津液枯竭,呼吸困难,喘促短气,呼吸急促,气逆上奔的,很难治疗,预后不良。
伤暑,夜卧不安,烦躁,谵语,舌赤,脉数,此为暑邪干心也,*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主之。
[译文]伤暑,夜卧不安(失眠),烦躁,说胡话,舌红赤,脉数,这是暑邪干心,*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主治。
*连半夏石膏甘草汤方
*连三两半夏半升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主之。
[译文]太阳中暑证,出现发热,怕冷,身体沉重疼痛,脉象弦细芤迟,解了小便后,就毛骨悚然、怕冷更甚,手足冰凉,稍微劳动,身体就发热,口就张开呼吸,门齿干燥。这是暑湿相兼而又气阴不足之证,治当清暑益气化湿,禁用发汗、攻下、温针。如果误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怕冷更加严重;误用温针,就会使发热更剧;如果屡次攻下,就会出现小便淋涩不通。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主治。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桂枝一两人参三两芍药二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脉弱,口渴,大汗出,头晕者,人参石膏汤主之。
[译文]伤暑,脉弱,口渴,大汗淋漓,头晕,人参石膏汤主治。
人参石膏汤方
人参三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竹叶一把*连一两半夏半升(洗)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暑者,头不痛,头痛者风也,头重者湿也。
[译文]伤暑者,头不会痛,头痛的是有内风,头重的是湿气重。
白话注解说明
本人是民间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中医经典中发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非常好的一个珍贵版本。南阳医圣祠里的镇馆之宝就是白云阁《伤寒杂病论》(与桂林古本出自于同个版本)。这本书是张仲景第46世孙张绍祖贡献出来的家传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但学术界关于它的争论很多,所以关于它的注解基本上找不到,没名门大家对这本书进行系统的注解。对于没有一定医学基础和古汉语基础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晦涩难懂。为此,本人就对这本书进行一个简单的白话文注解,以帮助现代自学中医者理解古文。本次以段译的形式,一段原文,一段译文,对于处方部分没有做注解。本次白话文注解,首先以网上流行容易查到的宋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译文为主要参考对象。两本书都没有的内容,则由郑州民间中医爱好者刘建*(
故乡的云)完成白话文注解工作。书中带有“[译文]”标记和“()”括号内的内容,均为刘建*所写。整本书在注解过程中,参考了《南阳林山注解·白云阁·伤寒杂病论》、倪海厦注解《人纪·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竹斋《伤寒杂病论会通》;六气主客等部分,参考了钱婷婷《*帝内经·素问》的译文。在此对参考过的网站、文献和提供帮助的前辈表示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亦可将错误之处指出,让我们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本资料可以自由传播,但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民间中医爱好者
故乡的云.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