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论坛

首页 » 品牌荣誉 » 车型 » 传统节日端午,在我的家乡既不吃粽子,也不
TUhjnbcbe - 2023/12/20 20:48:00
白癜风治疗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马上就要到农历的端午节了,端午节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日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在我的家乡,乡亲们常常把端午节叫做“端五节”。这里的“午”往往是写作“五”,可能是写了错字的原因,但是大家都这样写,我也一直就这样写。一直到了高中时期还在与人争议到底是“五”还是“午”。后来,在书上看到自古就是写作“端五”的,只是后来讹传为“端午”。“端五”即是“端午”,所以也就没有再争议的必要。

都说外地的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特别是南方。而在我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与南方也大同小异。只是家乡地处北方,气候偏旱少雨,少了赛龙舟的活动,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在家乡,端午节虽说不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却也是必须要当作一个节日来过的、必不可少的节日。多多少少的会有点东西要准备,以示在“用心”的“过”这个节日。在我的印象之中,端午节最深刻的记忆是自家酿的稃子酒。想来端午节前后,家乡往往是正逢一年之中最忙碌的麦忙季节,人们忙碌且不说,天气又是最热的时候。人们在田里忙上半天,早已是筋疲力尽,所以在此时,如果有一碗清凉解暑的稃子酒来过完端午,比得上任何的美味佳肴。

稃子酒的做法很简单,与外地的米酒的做法完全相同,只是材料已是本地化。或是高粱米仁,或是红薯干,或是麦仁,又或是买来的普通大米,而糯米很少见,所以真正的用糯米做的稃子酒是少之又少。但这没有关系,乡亲们很少有人计较自家的稃子酒的原料是什么,只要能在端午节喝上这清凉微醇的稃子酒,就是最大的满足。

当然做稃子酒最辛苦的还是妇女,而男人们少有插手的。比如高粱、麦仁在做稃子酒时之前,要在石臼里舂去坚硬的不能食用的表皮,为查是个力气活儿。那时的农村,甚至还没有通电,也就没有专门脱皮的机器,就靠人力提起石舂头,一点点的舂去高粱、小麦的表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序。而片状的红薯干也要用石臼把红薯干舂碎,舂成玉米粒大小,才能用来做稃子酒。专门买来的大米或糯米,就少了舂皮和粉碎的工序,相对来说要方便多了。而我却乐意跟着母亲一起舂麦仁。想来那时我也仅是八九岁左右,顽皮是少不了的,而看到大人们提起石舂头舂麦仁,总也感到是很奇。于是我往往抢着帮母亲舂麦仁,这也成了我少年时代的乐趣之一。

舂好的麦仁、高粱簸去不能信用的表皮与杂质,用清水洗净放在锅里蒸,不管是麦仁还是高粱、红薯干以及大米等,制作的方法完全相同。蒸好的原料放在阴凉处冷却,冷却之后装到干净的盆里,拌上专门买来的洒曲,再用纱布封上口,过上十五六个小时,一盆醇香的稃子酒就酿好了。清晨醒来,早早的就能闻到醇香的稃子酒的香味,就迫不及待的盛上半碗来吃。但是不待自己享用,却又在母亲的催促声中,给邻居长辈送上一碗尝尝鲜。

而此时正值农忙季节,又或是刚收割完毕,一家人都在田里的麦场上晒粮种秋。下田时,往往会提上半桶稃子酒的汤水,那可是那时的乡亲们心中最好的饮料。相对于可乐、雪碧、汽水、啤酒之类的饮料,完全与之无法比拟。只是时代在变迁,现在的青年人更喜欢饮料,也因稃子酒制制作过程的麻烦,就连现在就是在农村,也没有有人做稃子酒。就是想吃稃子酒,也只会到集市或商场里买,却再也吃不出自家用酿的稃子酒的醇香。也因为少了稃子酒,现在的端午节的气氛在农村越来越淡。更多的是礼尚往来,又或者是商家促销的手段。想着那一盒盒包装精美装饰豪华的粽子,又能有多少过节的情趣在其中?更易有甚者,竟做出小巧的黄金粽子,东西做的固然精美,但其中更多的是“金”,而完全没有节日的意味。或许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代价吧!

在家乡,端午节是很少吃粽子的,不仅是因为粽叶多为南方特有的芦苇叶、竹叶,而且糯米价格很贵,兼之制作也复杂,所以在我的家乡,大部分人家会做稃子酒,却很少包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远不止如此。端午节当开,第一件是割艾蒿回来插在门口的墙缝里,以及窗台上。艾蒿本就是中药,又兼其最实用的功效是防蚊虫,所以在还没有蚊香的农村,艾蒿就是蚊香。夏夜,在入睡之前燃上一撮艾蒿叶,比一盘蚊香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迷信五为阳,端午节为五月初五,阳气最盛的时期,所以人们也相信端午节割回的艾蒿的药性最好,最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所以就连现在人们仍是在端午节的早上,在日出之前,割一把艾蒿回来,插在院子里,

其它的习俗还有做香包、吃水煮红鸡蛋、点朱砂、系五彩丝线、撒草木灰等。香包主要是女孩子来做的,送给知己、亲友。一来是装饰品,二来香包之中的香料起到防蚊虫的作用。吃红鸡蛋、点朱砂,系丝带到手腕之上,主要是避邪,图个吉利。而撒草木类也是为了避邪防虫的作用。因为在农村的老人看来,经过灶火的草木灰同样具有了意想不到的灵性。

而现在的人们把这些习俗几乎全部遗失,甚至青少年都不知道有这样的习俗,仅仅知道端午节是要吃粽子、划龙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同时也是教育的失败。在我们青少年的教科书上仅仅说端午节是要吃粽子划龙舟,并用是为了纪念某位古人。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在我看来,把端午节定们为纪念某们古人,全是附会。就象我的家乡,即不吃粽子也不划龙舟,应该说是先有了这个节日。或者当时这个节日还不叫端午,而是其他的名字,后来碰巧这些古人在这天有了特殊的事情,诸如屈原投江、伍子胥被杀、曹蛾为父投江等,人们感其壮烈,于是把节日附会在这些古人身上。想来一个节日,有那么多的习俗,怎么可能仅仅为纪念某个古人?这不过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感情而已!

诸如割艾蒿、撒草木灰、戴香包、系五彩丝线,主要是讨个吉利,想来端午节往往是处在芒种与夏至之间,此时正是毒虫,蚊蝇肆虐之时,端午节的种种习俗无不是对毒虫蚊蝇的防范。所以在我看来,端午节的产生应是先民与自然斗争的结果,是先民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为了纪念某们古人。至于包粽子、划龙舟应是在人们把端午节附会为纪念某们古人之后,而衍生出的新习俗,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一如当初,现在的人们只记得划龙舟吃粽子,而记不起其他的习俗,同样是社会变迁的结果。这种变迁,一来是教科书及新闻传媒的刻意宣传,二来也是商家为谋利玩出的花样。而当初防毒虫蚊蝇以及计吉利的属性,早已尽失,这也许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吧。

今年的端午节,我远在异乡,也在这种宣传的攻势之下,为父母买了一盒粽子寄回老家。当我打电话问父母是否收到的时候,父亲说,收到了,就是那个样子。我知道这是父亲埋怨我乱花钱,同时也是他心里并不认可端午节要吃粽子,而是应该喝稃子酒,吃红鸡蛋之类的。这才是我们一家人应有的节日,只是社会在变迁,让人着实有点不习惯。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节日端午,在我的家乡既不吃粽子,也不